近日,宁波工程学院后勤捷报频传,接连斩获浙江省高校垃圾分类典型案例、物业工作典型案例、育人优秀案例及公寓文化建设品牌四项省级大奖。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学校后勤团队多年磨一剑的系统化探索,更是“以生为本、服务育人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一、垃圾分类:科技赋能的绿色革命
作为宁波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校,宁波工程学院构建起“五大体系+智能科技”的创新管理模式。通过组织、育人、环卫、收运、考评五大体系,结合"搭把手"智能回收系统与积分激励机制,实现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理的全流程覆盖。“不仅要做垃圾的搬运工,更要当资源的魔术师"。如今,校园日均生活垃圾从5吨锐减至1.7吨,资源化利用率达40%,分类准确率达70%。


二、生态网红:萌宠乐园里的生命教育
校内景观河道千平萌宠园成热门打卡地,黑天鹅、孔雀等20余种动物在此栖息。后勤团队创新"水陆分区+雨棚孵化"管理模式,通过标准化养护流程实现两年孵化35只幼崽,黑天鹅族群扩至8只。“我们不仅是萌宠管家,更是生态导师。”园区融合生态教育功能,荷塘长廊打造沉浸式自然课堂,这种“观察-共情-保护”的教育模式,让生态文明理念悄然扎根学子心田。


三、劳动育人:舌尖上的劳动教育
创新"食育+劳育"融合教育模式,将传统美食制作与劳动教育深度耦合,在食堂后厨打造节气食育课堂:清明制青团、端午裹粽子、中秋做月饼、冬至包饺子。这种“做中学、学中悟”的沉浸式教学,让劳动教育既有烟火气更显文化味。近两年开展节气活动32场,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。重构“实践育人场域”,使厨师化身导师、美食承载文化,构建劳动教育生态,培育德才兼备人才。


四、公寓新生态:浸润式育人空间
“思政融入、三维育人”管理模式将公寓从“生活场所”升级为“育人阵地”:制定《学生公寓管理办法》,构建“学生自治+党员示范+数字赋能”管理体系;打造党建长廊等红色阵地,开展“书记来了”等主题活动;首创《劳动与生活》实践课,推出“暖阳寝室”等暖心举措。打造新生“破冰引路人”、在校“心灵摆渡人”、毕业“青春守望者”全周期服务,将思政教育浸润日常,成为“三全育人”实践标杆。


从垃圾分拣到生态育人,从灶台课堂到智慧公寓,我校后勤团队的创新实践仍在继续。后勤工作不是简单的服务保障,而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战场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用“绣花功夫”雕琢校园,用创新思维激活育人动能,让每一处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生动教材。这份“开挂”的成绩单背后,正是新时代高校后勤人“守正创新、服务育人”的最好注脚。